国家电网营业范围内的83个试点项目,有50个确定了配电营业范围,占地1736平方公里,上级电网规划也基本完成,国家电网公司控股参与了24个项目。
2011年,全国直购电交易量仅81.94亿千瓦时,在当年全社会用电量中占比不足0.2%新签国内外水电工程合同额人民币270.30亿元,约占新签合同总额的14.98%。
前述新签合同总额具体构成如下:新签国内工程合同额人民币1105.86 亿元,约占新签合同总额的61.27%,其中PPP项目签约849.74亿元。2017年1月至9月,葛洲坝新签合同额累计人民币1804.98亿元,为年计划新签合同额的75.21%,比去年同期增长24.55%。近日,中国能建旗下上市公司葛洲坝发布公告,2017年7月至9月,葛洲坝新签合同额累计人民币545.6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61%。新签国际工程合同额折合人民币699.12亿元,约占新签合同总额的38.73%新签国内外水电工程合同额人民币270.30亿元,约占新签合同总额的14.98%。
前述新签合同总额具体构成如下:新签国内工程合同额人民币1105.86 亿元,约占新签合同总额的61.27%,其中PPP项目签约849.74亿元。近日,中国能建旗下上市公司葛洲坝发布公告,2017年7月至9月,葛洲坝新签合同额累计人民币545.6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9.61%。截至2016年末,藏区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6%,是我国除西藏以外最大的藏族聚集区。
调研报告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扶持政策,研究建立藏区电力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为维护三江源地区敏感性强和脆弱性强的高寒生态系统,藏区有关供电企业积极参与生态维护和治理,典型的做法如积极恢复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植被,有效防控草原鸟类触电死亡事件,示范推动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等。藏区供电面积59.49万平方公里,占青海电网供电面积的87%,而2016年藏区售电量83亿千瓦时,仅占青海电网的14%。中国电力报:为什么要开展针对青海藏区电力普遍服务的调研?黄少中:我国东中部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电力普遍服务不存在太大问题,而藏区、边远地区则刚刚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普遍服务工作初起步,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也面临较多的困难因素。
一是加强电网建设改造,提高藏区供电保障能力,要加快解决部分县域电网薄弱和孤网运行等突出问题,提高藏区电网持续供电能力。其中,完善电网企业内部帮扶机制、加大藏区电网建设扶持力度、合理确定藏区输配电价水平,建立藏区普遍服务补偿机制是调研报告反馈出的重要信息。
青海藏区电网结构简单薄弱,电网覆盖仍有不足,配电网建设改造任务仍然艰巨,配电网建设资金缺口、投资需求巨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藏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藏区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果洛班玛、久治、玛多三县供电公司则直接划转至已于2008年成立的国网果洛供电公司。预计十三五期间,对藏区电网投资需316亿元,占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总投资的76%,是十二五的1.45倍。中国电力报:作为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西北能源监管局提出了哪些缓解藏区典型边远落后地区普遍服务压力的对策措施?黄少中:调研报告共提出了4项监管意见、4项政策建议共8方面内容。
一是要厘清藏区电力普遍服务工作实际,发现困难,研究对策。从运维成本看,2016年藏区电网运维成本0.455元/千瓦时,考虑购电成本后保本销售价格约0.683元/千瓦时,而藏区平均销售电价0.45元/千瓦时,度电亏损0.233元。至此,玉树、果洛地区实现厂网分开,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供电区域达到青海省面积的97.4%。但我们也看到,藏区电网结构简单薄弱,电网覆盖仍有不足,配电网建设改造任务仍然艰巨,配电网建设资金缺口、投资需求巨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藏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藏区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基于这样的考虑,2017年8月,西北能源监管局组成专题调研组,赴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等地,从电网投资建设、运行维护管理、供电服务水平等方面对藏区典型边远落后地区的普遍服务情况做以全面调研了解。近日,西北能源监管局率先完成国内首份针对青海藏区电力普遍服务情况的系统性调研报告,从测算研究藏区普遍服务运行成本为重点切入,分析提出了多项缓解藏区典型边远落后地区普遍服务压力的对策措施,为进一步加强电力普遍服务监管,切实巩固国家能源局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年行动计划成果,持续改善藏区农牧民用能体验,有效促进边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
且青海藏区大部分处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工业发展受到限制,负荷及电量增长缓慢、用电结构单一的特性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不会改观。三是继续巩固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工作成果,促进边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截至2015年12月底,通过电网延伸和光伏独立供电方式,青藏高原腹地的牧民告别了以酥油点灯的生活,无电地区人口全部用上了电。二是青海省去年完成了把玉树、果洛地区供电服务运营由地方电力企业向国家电网公司移交,以妥善推动农牧民用能体验改善。在电网投资建设方面,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近年来持续加大藏区电网投资、建设与改造力度,藏区电网结构日趋合理,供电质量显著改善。青海藏区地域范围广,供电网络呈现点多、线长、负荷小的特点。三是电网运维成本高亏损大。在藏区供电管理体制方面,2014年,青海省人民政府明确将玉树及果洛网外三县电网资产,全部移交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管理和运营。
四是通过设立征收全国性的补贴基金,或将现有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部分划转调整为电力普遍服务补偿基金,或将西部省区征收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就地返还所在省区,对藏区电力建设和电网经营进行补偿中国电力报:作为国家能源局派出机构,西北能源监管局提出了哪些缓解藏区典型边远落后地区普遍服务压力的对策措施?黄少中:调研报告共提出了4项监管意见、4项政策建议共8方面内容。
一是加强电网建设改造,提高藏区供电保障能力,要加快解决部分县域电网薄弱和孤网运行等突出问题,提高藏区电网持续供电能力。一是严格界定藏区电网范围,可考虑将支撑青海藏区发展的骨干电网项目均纳入藏区电网范围。
至此,玉树、果洛地区实现厂网分开,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供电区域达到青海省面积的97.4%。但划转前原地方电力企业管理基础薄弱、专业基础积淀不足、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等问题未能得到解决,制约着玉树、果洛地区供电服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近日,西北能源监管局率先完成国内首份针对青海藏区电力普遍服务情况的系统性调研报告,从测算研究藏区普遍服务运行成本为重点切入,分析提出了多项缓解藏区典型边远落后地区普遍服务压力的对策措施,为进一步加强电力普遍服务监管,切实巩固国家能源局全面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三年行动计划成果,持续改善藏区农牧民用能体验,有效促进边远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截至2016年末,藏区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6%,是我国除西藏以外最大的藏族聚集区。中国电力报:为什么要开展针对青海藏区电力普遍服务的调研?黄少中:我国东中部大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电力普遍服务不存在太大问题,而藏区、边远地区则刚刚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普遍服务工作初起步,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也面临较多的困难因素。一是要厘清藏区电力普遍服务工作实际,发现困难,研究对策。
青海藏区电网结构简单薄弱,电网覆盖仍有不足,配电网建设改造任务仍然艰巨,配电网建设资金缺口、投资需求巨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藏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藏区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果洛班玛、久治、玛多三县供电公司则直接划转至已于2008年成立的国网果洛供电公司。
四是通过设立征收全国性的补贴基金,或将现有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部分划转调整为电力普遍服务补偿基金,或将西部省区征收的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就地返还所在省区,对藏区电力建设和电网经营进行补偿。考虑到青海电网输配电价未能彻底解决藏区电力普遍服务成本问题,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扶持政策,研究建立藏区电力普遍服务补偿机制。
在藏区供电管理体制方面,2014年,青海省人民政府明确将玉树及果洛网外三县电网资产,全部移交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管理和运营。从运维成本看,2016年藏区电网运维成本0.455元/千瓦时,考虑购电成本后保本销售价格约0.683元/千瓦时,而藏区平均销售电价0.45元/千瓦时,度电亏损0.233元。
二是电网建设投入大产出小。另外,调研报告从若干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加强监管、促进电网企业提升服务水平的意见。然而,随着藏区电力建设任务的进一步推进,电力建设工程与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还将更加突出、更加多样,电力企业在生态平衡方面承受的压力将长期、持续存在,也将对电网建设、运维成本造成持续压力。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为维护三江源地区敏感性强和脆弱性强的高寒生态系统,藏区有关供电企业积极参与生态维护和治理,典型的做法如积极恢复输电线路杆塔基础植被,有效防控草原鸟类触电死亡事件,示范推动清洁能源高效利用等。
玉树及果洛网外三县电网资产划转移交以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高度重视职工队伍稳定、后勤保障等工作,企业基础管理逐步规范,干部员工业务技能不断提升,供电服务意识和水平显著增强。主要表现为:一是藏区电网面积大电量小。
截至2015年12月底,通过电网延伸和光伏独立供电方式,青藏高原腹地的牧民告别了以酥油点灯的生活,无电地区人口全部用上了电。二是在符合国有资产管理和财经制度的前提下,允许国家电网公司内部调剂划转资金,依靠经济发达地区缓解藏区电网运维压力。
中国电力报:青海藏区供电基础情况是怎样的?黄少中:青海省藏区行政区域包括海北、黄南、海南、果洛、玉树5个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占全省面积的97.1%。预计十三五期间,对藏区电网投资需316亿元,占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总投资的76%,是十二五的1.45倍。